1、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中心构建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极大提升。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一体化工作使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进入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能够迅速融入科研团队,取得更大的成绩,如:2012年全国“百篇优博”提名者纪晓俊博士本科期间就在黄和教授实验室从事创新实验项目;一大批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创新实验及暑期科研训练锻炼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共发表SCI收录论文96篇,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等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45项;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工程实践训练,先后有60位学生在南京中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接受“3D数字化工厂设计”培训并获得美国Intergraph公司颁发证书,有近200名学生在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先声药业、恒瑞药业等上市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践;创业氛围蔚然成风,涌现出“江苏省大学生十大创新之星”兰清泉同学;“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唯一的特等奖、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提供100万元创业基金的余子夷同学;自创赣榆游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的井西超同学等一大批创业先锋。 2、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促生了一大批优秀教学成果 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指引下,中心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教材1部等国家级教学成果,以及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省重点专业类2个、省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精品课程6门等一系列省部级教学奖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7篇,出版教材专著10部。 3.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师能力提升 在建设期间,中心教师先后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2人、国家“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负责人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江苏省“333”各层次培养人才6人、江苏省“教学名师、精品课程负责人”6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9人。中心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88项,其中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863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总经费1.5亿元;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12项。 4、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示范辐射作用 (1)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先后有《新华日报》、《中国化工报》、《扬子晚报》、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苏教育新闻网、龙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2)中心先后国内外有70多所院校,1200多人次来中心参观、学习交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得到了同类高等院校和同行专家的认同。 (3)中心自主开发的实验教学装置和化工实验仿真软件被全国6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教学和科研实验中采用,推动了全国化学化工类实验教学装置水平的提升。 (4)中心为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江苏警官学院、省电大、省自考办等高校学生实行预约开放,开设了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实验和工程实训教学。 (5)中心先后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东赛区预选赛、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省高校化学化工联盟实验竞赛等系列赛事,扩大了中心辐射作用。 |